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头条 >  >> 
当前报道:不婚不育的越来越多,真正想生的又阻力重重,想生孩子的人如何守护生育力?我们怎么做才能打破生育困局?
来源: 顶端新闻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23 22:12:49

张爱玲曾说过:“如果孩子的出生,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,恐慌,贫瘠,那么,不生也是一种善良。”

一句话道破底层人不婚不育的根本原因:不是大家愿意生,而是生存环境差,让有责任感的人主动压制了生育欲望。


(资料图片)

所以要想打破僵局,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家收入多一点,压力小一点,权益多保障一点,生活质量好一点,幸福指数高一点。

那么,大家在经历着哪些生育困境呢?

1.生存太难了

好多人生下来就上学,然后在学校里寒窗苦读十几年,再一路过关斩将挤掉许多竞争对手,顺利通过中考、高考的独木桥,然后再斥高额学费顺利进入了不入流的大学,毕业后却发现“毕业就失业”。

就算能找到工作的,也可能就是跟初中就辍学的同学一块搬砖。

大批量“披着孔乙己长衫”的人,既穿不上“学历的长衫”,又不能放下身价,与没上过多少学,却从小就吃苦耐劳的小伙伴去争饭碗。

就算偶有几人愿意为了生活,拉下面子来去拼一把,却发现不管力量还是速度,都远远比不上学历不如自己的小伙伴。

而且,就算大家很努力了,但好多人也就只能拿月薪3000的工资,却要背负着几百万的外债。

这种被压力压到爆炸的现状,让人们有种养活自己都难的窒息感,于是大家自觉绝育。

因为大家渐渐明白,人生在世几十年,幸福指数最重要。如果没有什么幸福快乐之言,不把孩子生下来受罪也是积德。

2.养育太难了

普通的小县城,一个孩子20多天的暑期补习费用在2000元左右。

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一起上的话,就是4000元左右。如果三个、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呢?如果孩子再上其它兴趣班,那得花多少钱?

答案:普通上班族靠着“996”和免费给老板加班熬来的大半年甚至一年的辛苦钱,在瞬间消失一大半或者直接化为乌有。

这吞金兽的花钱速度堪比印钞速度,可大部分人的赚钱速度却如同蜗牛。

虽然明星头部明星日入几百万,699元的袜子都看不上眼,很多普通人的工资还在3000元左右;虽然专家说,月入3000元就算中等收入群体,而且在中国这个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达到4.6亿元,听起来数字很庞大,大家好像都很富裕,实际上3000元的购买力远没有过去30元能买到的东西多。

这日子这么难熬,那就少生点孩子,钱还能攒下一点,一家人的日子还能好过一些。

再说,生了孩子只是花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?当然不是!

因为我们还要花时间陪伴,花精力教育,花心思养育,可父母的时间都拿来赚养家糊口的钱了,哪有时间、精力和心思去陪伴、教育、养育孩子?

既然从精神到物质上到物质上都不能给孩子足够的质量,那不生孩子也是一种负责。

3.医疗太难了

毫不夸张地说,现在治疗一个小小的感冒,就得花费几十上百元,更不用提大病的花销了。

这个大病的花销,轻轻松松就能让一个小有积蓄的家庭瞬间返贫。

一个突发脑梗的大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坦白说,如果不生病,他们家虽不说天天山珍海味,但基本温饱是没问题的,但在65岁那年,他突然得了脑梗,全家人为了给他治病,花掉了全部积蓄,虽然人抢救回来了,但他却一直瘫痪在床,不仅需要有人专门护理,后续还要花大量的钱靠买高额的药物续命。

可是,他们是普通家庭,要为了糊口而奔忙,哪有时间和精力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侍奉;他们也没有金钱,给病重的人几年甚至数十年去买昂贵的药物,因为他们赚的钱只够糊口而已。

总结起来:得大病的人,自己活得没质量,把家人也拖得身心俱疲。

太多人经历过“生不起病”又“孝顺不起”的苦,所以大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来人间重复同样的苦,于是很多人干脆不生了。

因为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普通人,没法保证自己不得病,更保证不了生病以后不从精神和物质等多方面来拖累家人。

尤其是在现在饮食安全、环境卫生堪忧的情况下,大家觉得不生孩子,孩子就不用来人间经历这些磨难。

怎么样才能让想生孩子的人敢生、愿意生呢?

1.收支平衡
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爱和归属感、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类。

这个理论的重点是,人的高层次的需求是建立在低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之上。

也就是说,人类首先满足低级需要,然后再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。

而今,生孩子作为“生理需求”中最低级的需求都被人们自动克制,最主要原因是赚得太少,但花得太多。

如果能提高收入的同时,消费水平合理化,大家的压力小了,感受到幸福了,生理需求功能就能被主动开启。

而不是明明一家人可支配收入只有5000元,却要被房子、教育、医疗等大山绑架,而不得不每时每刻都在拼命补窟窿,以至于没有能力去想生孩子的那点事。

2.劳逸结合

不管孩子还是大人,大家每天都忙忙碌碌:孩子每天天一亮就去上学,天快黑了才回家;大人天没亮就得起床,加班到半夜才能休息。

这种拼命忙碌的结果是时间和命全搭进去了,结果却常常是依旧一无所有。

但实际上,人除了学习和劳作,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。

所以,我们希望上班的时候绝不加班,休班的时候解决不调休,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坚决不谈工作。

只有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和自我的时间合理分配,做到劳逸结合,人们才能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的同时,也能有自己的时间、空间去做自己、做父母的孩子、做孩子的父母。

大家才敢生、敢养;想生、想养;能生、能养。

3.保障权益

大家都知道,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父母的参与有多重要。

有些妈妈或者爸爸,会从现实考量,也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,主动辞去工作,回归到家庭中来。

但这部分人,往往会因为没有收入来源,而面临外界嘲笑,甚至自家人的贬低。活得憋屈又没有尊严。

实际上,他们比任何岗位都辛苦,因为没有任何岗位可以像他们一样,一年365天无休,每天24小时,时时刻刻在岗。

没有这个群体的无私奉献,孩子在内的家庭里的所有人的衣食住行都没人管,孩子的教育也无人问津,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家庭都将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。

所以,这个群体是很重要的,是需要被认可和重视的。

为了重视这个群体,我们应该通过媒体等官方平台,从价值导向上做出正面引导的同时,也该给那些愿意回归家庭,为养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群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经济方面的补助,让这群人活得有底气、有尊严、有价值感。

总之,生养孩子是非常耗费财力、物力、时间和精力的大事。

我们要从收入、消费、工作、休息等多方面入手,让大家养得起孩子、养得好孩子的同时,也应该从法律、道德等方面全面保障为抚养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人——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的权益。

让想生的人勇敢去生,放心去养,那生育率自然就有了保障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